本文通过深度对比两款主流AI编程工具——Cursor 和 Claude Code,揭示了它们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与适用场景。
先简要介绍下二者的核心功能:
Cursor
基于VS Code的AI增强IDE,主打智能Tab补全和快速代码生成。擅长日常编码、重复性工作和快速原型开发,能够根据上下文智能预测代码,让编程变得流畅高效。
Claude Code:
基于终端的AI编程助手,专注深度思考和系统性解决方案。擅长复杂系统设计、代码重构和技术决策,会先分析需求、制定方案再执行。
本人深度使用了二者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 Cursor 像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好大哥,而 Claude code 更像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老伙计。二者并非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,而是各有所长的互补工具,完全可以和谐共存,各司其职。
韩寒导演说:喜欢就会放肆,但爱就是克制。我喜欢 Cursor 的放肆,也爱 Claude code 的克制。
案例对比分析
举两个日常使用时的简单案例对比下(没耐心看案例的可以跳到【对比结论】或者直接跳过案例章节)。
测试条件:
案例一:0 - 1 做个新页面
任务描述:
启动两个空项目,输入:我想实现图示的页面。
Cursor 的表现:
速度: 一次对话,光速响应,总共只花了 3 分钟就给了我一个能跑的页面。生成的代码包含 html、css、js ,甚至在 package.json 中安装了 live-server 依赖,并自动启动了页面预览。🐮
页面效果: 页面结构完整,没有缺失 dom,但是,视觉还原度些许不足,很多 dom 元素错位了。
对话过程:
Claude Code 的表现:
速度: 也是一次对话搞定,耗时7 分钟左右,严格贯彻 思考 + 规划 + 执行 的步骤,比较谨慎。
但是只生成了 html css js 工程,且没有自动启动项目预览。
页面效果: 手动启动后看看预览效果。UI 还原度整体和 Cursor 差不多,有部分缺失的 dom (如左右滑动箭头)。
对话过程
先列了个详细的 TODO 清单,把任务拆解,并按计划分布执行。
对比结论:
总体来说,二者对于简单 UI 还原任务都能出一个不错的规划并执行,cursor 的整体速度会快一些,但最终的代码质量差不多(在于大模型生码能力上)。
案例二:排查服务端错误日志
任务描述: 导购服务端应用线上偶尔会有些日志报错,导致页面渲染失败,四地集群汇总每分钟约 30 个左右。观察线上日志:
把这个错误日志分别交给 Cursor 和 Claude code 排查修复。
Cursor 的表现:
1.输入任务描述后,Cursor 稍加思索,查阅了几个文件后,就说找到了问题原因。
2.然后直接开始修改 CleanXSSHandlerInterceptor 的注册逻辑,并 验证 -> 总结,一气呵成!
3.看起来很厉害,但实际上呢?
查询变更记录后发现,该问题早在这个 CleanXSSHandlerInterceptor 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,显然不是它带来的。
Cursor 的执行显得有些草率,并且它还总是会给你一种“我很确定”的迷之自信。
4.告诉它可能找错了地方,再给它一次机会尝试修复。
调侃下:“你说得对”—是 cursor 经典的道歉方式,不管你是否真的对。
5.再给它一次机会后,它还是没法定位问题的原因,甚至尝试去关闭我应用的流式渲染功能来绕过这一问题。
按照之前的经验,如果一个问题连续两次 cursor 都无法处理,那么就该换种方式了。(换提示词或工具)
这一次 Cursor 以失败告终。
Claude Code 的表现:
1.同样的提示词,交给 Claude code ,看看它会怎么做:
可以看到,Claude code 也制定了一个 todos ,分为四步,和 cursor 不同的是:前三步都是在深度分析问题,直到第四步才会开始修复问题。
2.接下来就是深度分析问题,耗时 3 分钟。这个检索步骤像极了一个经验老到的开发者~
3.定位到问题后,修改代码表现得很克制,只尝试改了几行代码,就开始和开发者确认:
这样的好处是如果不符合开发预期,可以及时纠正。
4.人工检查后,发现确实有很大可能是这段代码导致的,就让它继续了。
5.最终也是不负所托,仅修改了 20 余行代码,就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对比结论:

小结: Cursor 是快枪手,Claude Code 是狙击手。前者追求速度,后者追求精度。
个人使用心得
什么样的任务,二者效果差不多
1.简单的 CRUD 操作 - 都能快速搞定,区别不大;
2.基础的页面 UI 开发 - Cursor 可能更快更完整,Claude Code 除了速度慢点,效果也不逊色;
3.常见的算法实现 - 主要依赖大模型的能力,所以质量相当。
Claude Code 更擅长的任务
1. 复杂系统设计
Claude Code 优势: 会先分析需求,画架构图,考虑各种非功能性需求,和开发者多次确认,避免信息缺失而草率做出决定;
2. 代码重构
Claude Code 优势: 会系统性分析问题,给出重构方案,并解释每个改动的原因;
Cursor 表现: 能改代码,但往往缺乏整体规划;
3. 问题诊断和调试
场景: 线上 bug 定位与修复;
Claude Code 优势: 会分析错误日志,多轮思考,定位根本原因,给出多种解决方案;
Cursor 表现: 能快速 patch,但可能治标不治本。擅长作弊,绕过或掩盖问题,而不是直面问题。
Cursor 更擅长的任务
1. 快速原型开发
场景: 导购会场页面,需要快速还原 UI ,并通过多轮对话调整时;
Cursor 优势: 几句话就能写出代码,配合开发者边说边改,代码生产效率极高;
Claude Code 表现: 关注各种需求细节,Cursor 已经做了几个版本了,Claude code 可能还没出第一版。
2. 在熟悉的项目下开发
场景: 在你已经很熟悉的项目里加新功能;
Cursor 优势: 基于上下文快速补全,丝滑流畅。特别是 Tab 补全功能,能够根据你的代码上下文智能预测下一步要写的内容,让编码变成一种近乎直觉的体验;
Claude Code 表现: 需要更多时间理解项目结构。
设计哲学
Cursor:实用主义者
信条:"管他对不对,先能跑再说";
适合人群:追求效率、需要快速迭代的同学;
特点:快速响应,注重交付速度;
局限:在复杂系统设计上可能考虑不够周全;
Claude Code:完美主义者
信条:"慢工出细活,一次做对比多次修改省事";
适合人群:注重代码质量的同学、需要长期维护的项目;
特点:深度思考,注重架构设计;
局限:在快速原型开发时可能显得过于"重";
核心观点:两种哲学都有其合理性,关键是在合适的场景下使用合适的工具。现代开发中,灵活切换比固守单一工具更明智。
秘奥义—双剑合璧!
两个工具并非竞争对手,而是优势互补的搭档。开发者可根据任务特点灵活选择,甚至同时使用两者。
我的实际工作流程
日常开发模式:
用 Cursor 作为主要 IDE,享受熟悉的界面和顺滑的 Tab 补全;
遇到复杂问题/bug时,在 Cursor 的终端中启动 Claude Code;
让 Claude Code 负责思考和规划,Cursor 负责执行和微调;
具体场景分工:
1.功能开发的启动阶段
Claude Code:分析需求,制定技术方案,绘制架构图等;
Cursor:快速搭建项目骨架,创建基础文件结构;
2.编码实现阶段
Cursor:日常编码,利用 Tab 补全提高效率;
Claude Code:处理复杂逻辑,解决技术难点;
3.代码优化阶段
Claude Code:整体代码审查,提出重构建议;
Cursor:快速实施简单的修改;
4.调试排错阶段
Claude Code:分析错误日志,定位问题根源;
Cursor:快速修复和验证;
工具协同也有明显优势
信息共享:
Cursor 能看到 Claude Code 修改的代码;
Cursor 的环境感知包括了 IDE 内的命令行,自然也包括 Cursor;
Claude Code 也能实时感知文件变更等,两者的工作成果可以无缝衔接;
效率提升:
避免了单一工具的局限性;
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。
未来展望
AI 辅助编程的发展如此迅速,半年前的最佳实践现在可能已经过时,我们需要:
1. 保持开放心态 - 新工具出来就试试,别固守成见;
2. 根据场景选择 - 没有银弹,合适的才是最好的;
3. 持续学习 - AI 工具只是加速器,个人基础能力还是要有的,了解 AI 的能力边界在 AI 时代尤为重要。
上一条:cursor是什么
下一条:Cursor入门6个基础技巧